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 为精准应对辖区34家化工企业复杂灾害风险,嘉兴市港区消防救援大队聚焦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实战需求,以专业化建设为抓手,从基础强化、科技赋能、体系构建、联动协同四个维度发力,全面提升化工灾害事故处置能力,为辖区安全生产筑牢消防防线。

夯实基础建设,锤炼实战硬功。大队立足辖区化工企业风险特点,构建“研、学、训、战”四位一体训练体系,全面夯实专业队战斗力根基。通过对辖区34处化工场所开展拉网式摸排,详细掌握企业工艺流程、重点部位及风险隐患,编制涵盖306项检查事项的专属处置手册,并配套制作20余个现场交底箱固化熟悉成果。邀请15名化工专家开展“小班式”专题授课20余场,深入讲解危化品理化性质、处置对策及安全注意事项。每月开展4次堵漏、冷却、侦检等专项训练,锤炼队员在高温、有毒、爆炸风险环境下的实战技能,确保关键时刻“冲得上、打得赢”。

科技赋能战法,提升处置效能。大队创新运用3台搭载热成像、气体检测、高清摄像三合一模块的无人机与高喷车联动作战模式,精准实践高、中、低位立体灭火战法。火灾处置中,无人机快速升空,单机续航20分钟、侦察半径3公里,可实时回传火情态势并精准标记火点,助力指挥中心接警后10秒生成作战方案,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%。高喷车根据无人机引导,针对不同高度火情实施精准打击,形成立体防控网。同时借助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,3分钟内即可构建火场模型,优化力量部署,大幅提升灭火效率,截至目前已成功处置16起复杂火情及演练。
构建供水体系,强化保障能力。依托支队“专业队-分队-专职队单元”三级供水体系,大队全面提升化工救援持续作战能力。通过整合辖区68余处天然水源、451个市政消火栓等资源,建立数字化水源管理平台,实现水源信息一键查询调度。针对化工火灾用水量巨大的特点,每季度开展2次多车联动供水、长距离输水等实战训练,明确各级供水单元职责分工,可快速构建稳定可靠的供水线路,保障单场救援连续6小时以上的供水需求。

深化联战联训,凝聚救援合力。大队牵头建立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,每季度联合应急、环保、医疗、交警及辖区化工企业开展实战演练。单次演练投入消防车10余辆、参演人员40余名,模拟化工装置泄漏起火、有毒气体扩散等复杂场景,各部门密切配合,高效完成火情侦察、人员疏散、灭火控火、环境监测等处置环节。通过演练持续完善应急预案,理顺指挥流程,强化各单位协同配合能力,形成“统一指挥、快速响应、分工明确、协作高效”的应急救援体系。
看浙江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