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在线11月3日讯 为筑牢秋冬季农村消防安全防线,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立足实际,通过源头管控、设施强化、多元宣传等方式,健全“部门协同、基层主抓、村民共管”的农村火灾综合防治机制,切实保障乡村安全发展。

强化源头管控,压降农村火灾风险。支队紧盯秋冬季农村高发隐患,全面组织对出租房屋、经营性村民自建房等重点场所开展风险排查,建立问题清单与整改档案,落实“排查-移交-整治-复核”全过程管理。面向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,组织网格员与志愿者落实“点对点”帮扶,重点解决电线陈旧、杂物乱堆等高发隐患。在温州国家级文保单位胡氏大院,支队指导单位组建专职文保巡逻队,强化重点时段巡防值守。同时,引入“智慧消防”理念,在关键区域加装烟雾报警器和监控摄像头,构建覆盖全院的24小时智能监测网络,让传统古建插上“科技防火”的翅膀。
完善基础设施,提升农村御火能力。针对秋冬季农村消防基础相对滞后的情况,支队协调推进消防设施升级,着力改善部分偏远村庄消防供水不足等关键难题。结合农村地貌与房屋分布特点,合理布局消防取水设施,确保应急时可靠供水。在温州文成,消防大队联动多部门,共同深入各村实地勘察,反复论证选址合理性,积极听取属地乡镇和村民意见,最终确定200余个建设点位,并据此制定“三年三步走”战略,梯次推进:第一年优先建设易实施点位67个,第二年覆盖偏远乡镇79个,第三年攻坚复杂点位65个,稳步筑牢农村消防供水基础。同时,建立分级联动培训机制,实现了消防取水点有人建、有人管、有人用,全面提升农村防火硬实力。

创新监管模式,构建群防群治格局。支队积极推行“日查+夜劝”双轨机制,在洞头、鹿城等重点区域,依托“海霞妈妈”“管妈妈志愿服务队”等本地力量,充分发挥其人缘熟、地域熟、情况熟的独特优势,将消防宣传融入日常。通过组织开展“方言讲解+实景演示”等贴近村民认知的培训活动,生动形象地普及安全知识;同时大力推广“三查三劝”工作法(即查电动车辆停放、查充电方式、查电池状态,劝止违规停放、劝止飞线充电、劝止电池入户),以拉家常式的温情劝导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。此外,支队还同步强化刚性执法与舆论监督,对拒不整改的典型案例进行适度曝光,营造了全民参与、共建共享的农村消防宣传环境。
看浙江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