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实战导向,以常态化训练为抓手,不断锤炼队伍专业技能与协同作战能力,全面提升特种灾害事故救援能力。
全面统筹,强化整体作战效能。由支队党委牵头,先后召开党委会2次,将特种灾害岗位练兵作为夏季练兵重点工作,明确各队站专业建设方向细化分解年度目标,扎实推进练兵工作任务。结合辖区灾害风险特点,深入分析地震、高层、水域等特种灾害发生规律,制定涵盖理论学习、技能实操、实战演练的全流程训练方案,明确各阶段训练重点与目标。完善训练考核制度,每月根据专业队站进行理论考核,从理论掌握、技能熟练度、实战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,适时调整训练计划,构建“训练-考核-改进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
创新模式,细化训练单元细节。以班级和个人为单元,制定个性化训练内容,利用早操和体能训练时间开展“小班化”训练,重点强化队员体能素质,定期开展体技能测试,对训练成效与安全管控进行总结。设立特种救援小组,组建水域、地震救援等小组,探索运行“制度+理论+实训”一体推进的培训模式,优化作战单元模块,整合灭火救援装备,做到灾情处置固定班组调派。根据支队轻型地震救援队属性,制定地震救援方案要求,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,运用无人机、智能通信等先进装备,开展实战化“整建制”训练,重点开展向下破拆救援、塌陷区域救援等实战训练,全面锻炼队伍的指挥协调、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实战磨砺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。根据不同灾害救援需求,分类组织开展水域救援PFD、舟艇、AZTEK绳索装备等器材操作训练,通过“一对一教学、多组共进”的方式,提升操作熟练度,做到“人人熟悉,人人会用”。按照“全要素、全流程”标准,定期组织多场景实战训练,对参训指战员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指导,训练后及时复盘总结,研究制定“补短板”“强弱项”的现实举措,切实建强队伍特种灾害处置能力。以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,模拟建筑坍塌、道路损毁等不利情况,开展跨部门协同训练,并与公安、医疗、气象等部门建立联动训练机制,定期开展联合演练,提升多部门协同应对特种灾害的整体效能,形成“统一指挥、分工负责、高效联动”的救援局面。
看浙江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