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在线6月25日讯 为持续深化基层应消治理体系建设,纵深推进消防救援队伍防消联勤工作质效和实战打赢制胜能力,台州市路桥区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支队部署要求,以“六熟悉”工作为延伸,以防灭工作协同融合发展为目标,探索形成“三分三定”工作机制。
以优化“顶层设计”为抓手,赋予防消联勤机制“生命力”。一是分级分类分岗。编制防消联勤工作指导手册,明确防消联勤主体、对象和实施流程,围绕“八查八测四练”细分岗位,以灭火救援实战需求明确“六个掌握”,配发防消联勤携行箱,编制日常和特殊时段防消联勤工作流程图,为工作顺利开展“铺路架桥”。二是定标定量定责。细化大队、消防站、应消站和乡镇(街道)政府专职消防队职责定位,以日常和特殊时段为区分量化评价体系,制定隐患移交流程图,明确重大隐患单位和一般单位隐患移交流程,让隐患治理闭环实现在基层末梢。三是提质提能增效。始终将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环节,针对基层人员防火知识和检查能力缺乏实际,修订完善防消联勤培训教材,依托中威科技等培训机构挂牌防消联勤实训基地,开展现场教学、实操实训4次,2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报名参加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。
以紧盯“实战打赢”为抓手,打造灭火救援体系“新战力”。一是“灭火救援体系”夯基。延续“1-3-5-1-0”经验做法打造“1+3+10+N”灭火救援体系,落实全覆盖培训、督导、考核,推动5个镇(街道)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基层消防力量提档升级,村居9米拉梯配备率提升至100%。以十里长街建立重点时段“1+1+1”驻勤模式,模拟火灾、落水开展区级演练3次,应急响应从25分钟缩短至11分钟。二是“最小作战单元”增效。推进“最小作战单元”建设,针对不同类型灾害事故制定菜单式作战编成,拍摄水域、大跨度等最小作战单位装备携行示范片,探索形成灭火救援机器人协同纵深灭火操法,展开效率提升60%。三是“执勤训练规范”赋能。推进执勤装备规范化建设,深化“模块”携行模式,确保存放分类有别、携行快速精准、前置规范有序。规范执勤训练科目下达、示范示教、安全管控等重要环节,并拍摄多场景十五米金属拉梯训练示范片。
以构造“保障机制”为抓手,贯通隐患治理责任“全链条”。一是建强体制机制。推动区委、区政府健全基层消防巡查工作机制,主动融入基层“141”治理体系,将防消联勤工作作为基层指导服务的重要载体,降低检查频次、突出驻企指导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努力将群众“见消率”转变为“亲消率”。二是明确层级责任。网格划分基层消防力量布局和检查领域,明确工业办、城建办等12个部门单位和3类人员职责定位和巡查范围,制定网格巡查全覆盖示意图,确保巡防巡查责能相适、履职畅通。三是强化督导考核。推动建立激励保障制度,明确镇(街道)3类人员积分制奖惩考核办法,充分调动基层消防力量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区消安委办每月组织擂台赛,将防消联勤工作纳入抽查检查范围,每月晾晒、点评、通报,期间共约谈5名镇(街道)分管负责人。
看浙江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