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在线4月2日讯 为切实增强社会防御火灾的能力,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实施常态化、全员化、多样化宣传教育模式,深入开展贴近生活、贴近百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,全面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。
建强宣传队伍,构建常态化宣教体系。支队围绕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,积极开展多维度宣传工作。消防宣传员、社区消防志愿者、社区义警队等众多消防宣传队伍相继成立,他们秉持以“民”为本的高度责任感,每周定期深入村居、村委会,通过集中消防宣传车、租赁流动宣传车方式,开展平安巡逻以及巡回宣传。依托“小团队、细网格”,发动网格员、乡镇干部、平安志愿者等组成宣传小分队开展“摆摊设点”专题宣传活动,在提升居民安全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有效推动了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。
聚焦重点领域,打造全员化宣教格局。各地定期对重点单位进行面对面宣传培训,为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筑牢基础。推动公安、民政、教育、文旅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发挥职能联动性作用,在开展检查时,督促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、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。各大队紧盯工业企业开展火场逃生"三个三"专项培训活动,过"理论授课+警示教育+实操演练"的三维培训模式,有效强化培训效果。此外,向社会开放消防科普教育体验馆,常态化开展防科普教育基地、消防站,邀请辖区企业单位、学校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走进消防站,在互动氛围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,大力培养民众自主学习消防安全的思想意识。
创新多元载体,拓展精准化宣教路径。坚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,增强消防宣传工作覆盖率和消防常识普及率,提升消防宣传工作社会化水平。提请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和行业系统、社会单位,落实消防宣传教育主体责任,完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,深入开展消防宣传“五进”工作试点建设,推动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。研判火灾形势,紧盯火灾高发区域,树立典型,广泛发动,紧抓责任主体,充分发挥各级消安委办等社会资源优势,以减少火灾起数为主要目标开展常态宣传。同时加强弱势群体和重点人群宣传教育,使他们能参与其中,并从中学到消防安全理念、知识和技能,以点带面,扩大宣传的覆盖面。
看浙江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