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在线3月12日讯 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,也是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,推进城市火灾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。为此,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立足辖区实际,厘清各方责任、立起整治标准、形成强大声势,以人防、物防、技防为重点,稳推进、下实招、出成效,全面提高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系数,确保压降“小火”,防住“大火”,遏制“亡人”。
立足“责”抓推进,有效落到实处。支队联合各部门齐抓共管,周密实施、强势推进,建立“沉底盖边”的责任体系,定期组织召开部署会、推进会、协调会研判整改工作,协调解决难点问题,每月晾晒通报整改进展情况,全力以赴抓协调、抓推进、抓具体问题解决,建立行之有效的住宅小区消防工作联动和常态化的监管体制,并将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治理纳入平安暗访、政务督查、工作督导检查重点内容,切实加大跟踪问效力度,推动责任措施落实落地。同时,支队充分发挥基层民警、居委会、网格化管理员、物业管理人员、楼道长、保安等力量,利用其身在基层、熟悉基层、服务基层的优势,对小区消防组织建设、消防宣传教育、消防设施器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,勤检查、勤巡视、勤提醒,及时制止违法行为,整改消除动态问题,做到早预警、早准备、早防范,构建起“社区主导、居民自治、多方参与、协商共建”的管理模式。
立足“查”除火患,高效闭环治理。支队将住宅小区专项整治与电动自行车、打通“生命通道”等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,通过随机抽查、专项排查、错时检查等方式,按照“一小区一档”原则,聚焦楼道、公共门厅、楼梯间、疏散通道等区域,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存放充电、车辆占用消防通道、楼梯走道堆放杂物、消防设施损坏缺失等突出问题,列出隐患清单、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,确保一处隐患对应一张照片,力求掌握每处隐患的具体情况,切实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、措施实。同时,支队在住宅小区全面启用“蓝焰视卫”消防AI预警系统,对电瓶车违规停放、占用消防车道等消防违法行为进行视频监控,针对进入警戒区域电动车进行现场AI播报驱离,对进入消防通道区域的机动车自动114提醒,由“人工排查”转变为“数据监测”,有效解决火灾事故发现处置不及时、夜间火灾事故难以第一时间处置等难题,实现隐患预警的实时、高效、精准。
立足“宣”广覆盖,实效全面普及。支队结合宣传“五进”工作,开展贴实际、接地气、有温度的系列宣传活动,深入各住宅小区,走街串巷,挨家挨户进行“敲门入户”,面对面向居民讲授家庭防火、火灾处置、火场逃生等基本技巧,提醒居民不要在楼道堆积杂物、不要私拉乱接电线,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安全位置充电、注意日常用火用电安全,做好家庭防火“三清三关”,养成良好的用火用电习惯,切实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。同时,支队利用小区宣传栏、户外大屏、楼宇电视等阵地,利用电视、报刊、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抖音、微信、微博等网络传播媒介,高频次推送用火用电、“三清三查”、消防车通道、电动车停放等警示视频及提示信息,全面进小区、进楼道、进电梯,教育引导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家庭、社会参与火灾防范工作,在全社会引起“共鸣”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看浙江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